• 尊龙凯时


  • 0592-5558758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分类
    健康科普|30年研究证明:防治糖尿病 ,生活方式早期干预  ,效果比晚期吃药还好!
    发表时间:2019-06-06

           近日 ,著名的糖尿病预防研究——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迎来30年“大结局”,研究论文发表在了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糖尿病及内分泌学》上,证明:生活方式对于糖尿病防控太重要了!


           大庆研究于1986年启动 ,是由中日友好医院潘孝仁教授和大庆油田总医院胡英华教授领衔的全球首个预防糖尿病的随机对照研究。它与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DPP)和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DPS)并称为世界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的里程碑式研究 。


           大庆研究30年长期跟踪随访研究主要负责人、中日友好医院的李光伟教授2019年5月4日接受医学界采访时表示 :


           “第一个十年,尊龙凯时看到了生活方式干预能够预防糖尿病,


           第二个十年 ,尊龙凯时看到了干预能够降低全因死亡率,但具体到包括心梗、脑梗、猝死在内的这些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还没有出现统计学差异。


           30年成果是这项研究的“大结局”。30年后 ,尊龙凯时首次证明了,早期的时间有限的6年干预,30年后仍然能减少致残致死的心血管疾病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病率。”


           早期干预效果比晚期吃药效果更好!


           研究证实在糖耐量受损人群中,生活方式干预能长期预防糖尿病,糖尿病的预防进而减少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


           1986年,研究人员从黑龙江省大庆市110,660人中遴选了577名糖耐量受损人群 ,这类人群处于正常血糖向糖尿病过渡的异常糖代谢状态。其中438名被分配到干预组 ,138名被分配到对照组。在干预组里,又分为饮食干预组  、运动干预组、饮食+运动干预组。


           在进行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后 ,又经过30年的随访,研究团队对576名参与者中的540名(94%)进行了结果评估(对照组135名 ,干预组405名)。研究人员发现:


           与没有接受生活方式干预的人相比,生活方式干预使糖耐量受损人群的糖尿病发病时间延迟3.96年。


           同时,生活方式干预使

           糖尿病发生风险降低39%

           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26% ,

           复合严重微血管病变发生率降低35% ,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33% ,

           全因死亡率降低26%;

           平均预期寿命增加1.44年 。


           “尊龙凯时之前认为 ,糖尿病的并发症只能是靠吃药控制。现在尊龙凯时的研究证明了,仅用生活方式干预,就能预防心梗、脑梗以及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李光伟教授解释,研究发现 ,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是推迟糖耐量受损人群进一步发展成糖尿病,“推迟6年就有助于显著降低20至30年间大小血管并发症。”


           而且,早期预防比吃药的效果更好,“已经患有心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人 ,即使服用最新的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3到5年,也只能降低30%左右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而早期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30年后也能减少约30%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 。”


           防控糖尿病,从生活方式入手!


           防控糖尿病的五驾马车包括:饮食调整 、合理运动、药物治疗、自我监测、健康教育。药物当然重要,但仅仅依靠药物,远远不够!


           在2016年11月16日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上,对于糖尿病的现状,李光伟教授说了这样一段话:


    甘脆肥浓 胖杀群群猛士,

    龙车凤撵 瘫痪代代英豪。

    岐黄妙手 虽能救急救苦,

    少吃多动 才是防糖正道 。


           可见,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是防糖控糖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 !


           李光伟教授在第十三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上接受采访时指出 ,大庆研究采用的中等强度生活方式干预能够被90%以上的人接受。


           “研究中尊龙凯时设定了三组 ,一组是单独饮食,一组是单独运动,另一组是饮食加运动组。单独饮食和单独运动分开来是有效的,但两者合起来也是有效的。”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也指出: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时 ,应开始药物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应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并定期随访及给予社会心理支持 ,以确保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变能够长期坚持下来。


           从生活方式上防控糖尿病 ,最好做到以下几点:


    1 、吃饭控制总热量


           李光伟教授介绍,在研究中,饮食上,尊龙凯时对肥胖和非肥胖组是分开的。对于非肥胖尊龙凯时主张不喝甜饮料 ,不吃肥肉,不限制其他主食;对于肥胖者,要规定一个热卡摄入量 ,根据不同的劳动强度 ,减低主食和体重,逐渐减体重 1~2kg 每月 ,不建议快速减肥,不然反弹严重 。


           生活中的饮食要减少总热量  ,减少饱和脂肪 ,增加纤维素等。

           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尽量做到 :

           每天1斤蔬菜

           每餐主食少于2两

           每天的植物油控制在3汤勺

           每天食盐控制在6g以内

           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2 、每周运动150分钟


           李光伟教授介绍 ,运动上,也要增加一些 ,国际上推荐“little is better than nothing”,鼓励大家能做一点比不做要强,逐步改善 。实际上,研究中尊龙凯时规定每天至少做一个运动单位(比如散步 45 分钟为一个运动单位),有些人会运动 3、4 个运动单位,平均每天做 2.5 个运动单位,因此尊龙凯时运动组的效果是最好的。


           但是尊龙凯时也不鼓励特别强的运动,因为过强的运动 ,对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年龄大的患者是有风险的。尊龙凯时提倡中等强度运动,不要求运动时的心率,要求体重减轻也不是强制性的,要逐渐减重,这样才会长期坚持下来。这样一来,中等强度的生活方式干预能够长期坚持 。”


           李光伟教授2018年11月14日接受新华网采访时指出,“对于体型比较瘦的人,除了限制甜食和盐的摄入以外,还要从运动入手 ,建议一周至少保持150分钟的运动量,一周运动5天,每天至少30分钟  。”


    3、控体重、减腰围


           除了控制体重、适当减重外,还要关注自己的腰围。腹部肥胖的人,更要当心糖尿病的造访。


           尽量控制在 :

    ● 男性腰围不超过85厘米,

    ● 女性腰围不超80厘米 。


    4、能走就别坐着


           久坐不动是现在很多人每天的日常,但即使是有运动习惯的人 ,长时间坐着仍然会损害健康。所以,上下班能走路就走路 ,上下楼梯时,能不坐电梯就不坐电梯,养成少坐多动的生活习惯。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尊龙凯时联系)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