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家们发现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可以产生核磁共振现象,利用这一现象可以获取人体内水分子分布的信息,从而精确绘制人体内部结构。物理学家保罗·劳特伯尔于1973年开发出了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成像技术,并且应用他的设备成功地绘制出了一个活体蛤蜊地内部结构图像。1980年核磁共振应用于临床医学!
近年来,量子医学理论及其治疗、保健不断见诸于世界媒体。俄罗斯的量子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走在世界前列。据俄量子医学学会理事长、俄量子医学研究所所长格拉博夫希涅尔博士介绍,量子医学是以电磁辐射与人、动物和植物相互作用为基础的一个全新、有效、快速发展的学科, 它涵盖了人体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提供环保、无副作用的保健、治疗效果。格拉博夫希涅尔指出,量子医学问世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目前在临床医学、内科、宇航生命保障系统和体育医学及兽医等领域开始应用,其诊断、治疗和保健等量子医学将成为21世纪医学发展的重要领域。谈到量子医学的应用,格拉博夫希涅尔说,以世界著名的莫斯科动力学院宇航仪器特种设计局为基础,1991年成立了由他领导的研究所和“米尔塔”公司。成立之初,“米尔塔”公司就已研制、开发和生产了“里克达”量子治疗系列设备。该设备以最小的能量把磁场、红外辐射和红光同时作用于患者,保证绝对安全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治疗心脏病、肺病、创伤、皮肤病、胃肠病、神经、泌尿疾病等几乎所有疾病。10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它对常见的200多种疾病有良好治疗效果,如咽喉炎、关节炎、肺炎、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气管炎、肿瘤、甲状腺亢进、血液病、糖尿病、血管疾病、神经疾病、高烧以及外科急诊等。
在20世纪80年代未,美国开始将量子医学用于临床诊断,之后迅速在日本、德国等国家得到发展,我国对量子医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量子医学的发源地,1994~1996年先后两次去日本研究量子医学理论,回国后主持了这一新技术的开发工作。8年多,经过近3万例临床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中西医诊断结果相对照,制定出更符合中国人身体状况的检测标准,从而为这项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